玄奇世界
玄奇世界>玄賢殿>太上老君內觀經
老子道德經 太上感應篇 呂祖無極寶懺之懺悔文
玄天上帝金科玉律真經 玄靈玉皇寶經 赤松黃大仙醒世經
天后元君救劫超生真經 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文昌帝君陰騭文
龍母娘娘扶鸞降出真經 濟公活佛救世真經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九天玄女救世真經  張天師勸世文 金花娘娘消災解劫經
王母救劫保生真經 地母真經 太一救苦護身妙經
玄門護法王靈官天君真經 狐仙金科玉律真經 中壇元帥真經
司命灶君真經 太清道德天尊醒世玄微真經 上清太玄集
太上老君說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護世弘濟妙經 西升經 太陰星君真經
太上說中斗大魁保命妙經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月老和合真經
聖源覺真經 天公真經 洞玄靈寶諸天世界造化經
太上三生解冤妙經 玉清元始玄黃九光真經 八仙翁靈應真經
太上靈寶智慧觀身經 瑤池金母養正真經 如意金龍玄壇真經
齊天大聖醒人覺世真經 城隍感應消災集福妙經 太上長生延壽集福德經
長春祖師語錄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懺 無極至尊盤古賜福真經
太上老君內觀經    

太上老君內觀經

老君曰:天地媾精,陰陽布化,萬物以生承其宿業。分靈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鎮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竅,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宮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炁足萬象成也。元和哺食,時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頭,曰泥丸君,總眾神也,照生識神,人之魂也。司命處心,納生元也;無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臍,深精根也,照諸百節,生百神也。所以週身神不空也。定位諸神,調身之法也。
 
元氣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運動住止關其心也,所以謂生有由然也。調息之法也。
 
予內觀之,歷歷分也。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則神也,變化不測,故無定形,所以五臟藏五神。五神者,五賊也。觀天之道,執天之行也。魂在肝,肝者,其色青,其象龍。魄在肺肺者,其色白,其象虎,精在腎腎者,其色黑,其象玄武,志在脾脾者,其色黃,神在心心者,其色赤,其象禽。神在心者,即神聚心也,所以字殊,隨處名也。一下乃修心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陽之精主火,上為瑩惑下應心也。色赤、三葉如蓮花,神明依泊五神聚之,從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黃、非大非小、非短非長、非曲非直、非柔非剛、非厚非薄、非圓非方,變化莫測,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入毫芒。制之則正,放之則狂意不可須臾離也,清淨則生,濁躁則亡意不可須臾雜也,明照八表其光明也。八表?,暗迷一方一方?,但能虛寂,生道自常,永保無爲,其身則昌也。以其無形,莫之能名,禍福吉凶,悉由之矣。所以聖人立君臣、明賞罰、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難伏,唯在於心,心若清淨,則萬禍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沉淪惡道,皆由心也。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纏繞,轉轉繫縛,不能解脫,便至滅亡。由如牛馬引重趨泥,轉增陷沒,不能自出,遂至於死。人亦如此。始生之時,神元清淨,湛然無雜,既受納有形,形染六情:眼則貪色、耳則滯聲、口則耽味、鼻則受馨、意隨健羨、身欲肥輕,從此流浪莫能自悟。聖人慈念,設法教化,使內觀己身,澄其心也。
 
老君曰:諦觀此身從虛無中來,因緣運會,積精聚炁,乘華降神,和合受生,法天象地,含陰吐陽,分錯五行,以應四時以上由心到身,以下由身到頭。眼為日月,髮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崑崙,布列宮闕,安置精神。萬物之中人為最靈,性命合道性命相合,人當愛之。內觀其身,惟人尊焉,而不自貴妄染諸塵,不淨臭穢,濁亂形神,熟觀物我,何踈何親,守道長生,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老君曰:從道受分謂之命,自一稟形謂之性,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出謂之志,事無不知謂之智,智週萬物謂之慧,動而營身謂之魂,靜而鎮形謂之魄,流行骨肉謂之血,保神養炁謂之精,炁清而駛謂之榮,炁濁而遲謂之衛,總括百神謂之身,萬象備見謂之形,塊然有閡謂之質,狀貌可則謂之體,大小有分謂之軀,眾思不測謂之神,邈然應化謂之靈,炁來入身謂之生,神去於身謂之死,所以通生謂之道。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道不可見,因生而明,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常保者,以其不能內觀於心故也。內觀不遺,生道常存。

老君曰:人所以流浪惡道,沉淪滓穢,緣六情起妄而生六識,六識分別繫縛憎愛,去來取捨,染著煩惱,與道長隔,所以內觀。六識因起六欲,識從何起,識從欲起;欲從何起,欲自識起。妄想顛倒而生有識,亦曰自然,又名無爲,本來虛靜,元無有識,有識分別起識邪見。邪見既興,盡是煩惱。輾轉纏縛,流浪生死,永失於道矣。

老君曰:道無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屬形不屬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則長存不亡也。
 
老君曰:人能常清淨其心,則道自來居,道自來居則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則生不亡也。人常欲生而不能虛心,人常惡死而不能保神,亦由欲貴而不用道,欲富而不求寶,欲速而足不行,欲肥而食不飽也。
 
老君曰: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則道降,道降則心通。神明之在身,由火之因卮也。明從火起,火自炷發,炷因油潤,油籍卮停,四者若廢,明何生焉。亦如明緣神照,神託心存,心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謂之神明者,眼見耳聞意知心覺,分別物理細微,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老君曰:虛心者遣其實也,無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動也,安心者使不危也,靜心者令不亂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濁也,淨心者使不穢也,此皆以有令使除也。四見者,心直者不反覆也,心平者無高低也,心明者無暗昧也,心通者無窒礙也。此皆本自照者也,粗言數者,餘可思也。

老君曰:知道易通道難,通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而不失,乃常存也。

老君曰:道也者,不可言傳口授而得之,常虛心靜神,道自來居。愚者不知,勞其形、苦其心、役其志、躁其神,而道愈遠、而神愈悲。背道求道,當慎擇焉。

老君曰:道貴長存,保神固根,精炁不散,純白不分,形神合道,飛昇崑崙,先天以生,後天以存,出入無間,不由其門,吹陰煦陽,制魂拘魄,億歲眷屬,千載子孫,黃塵四起,騎羊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老君曰: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裏虛寂,神道微深,外藏萬境,內察一心,了然明靜,靜亂俱息,念念相繫,深根寧極,湛然常住,杳冥難測,憂患永消,是非莫識。

老君曰:吾非聖人,學而得之。故我求道無不受持千經萬術,惟在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