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為的是甚麼?
小玄
修行為的是甚麼?
道家的觀點是你透過修煉,使你體內的宇宙能量,培養並鍛鍊,使它形成和宇宙一體的「神」的形態,回歸到宇宙的一部份中,因與宇宙同體,所以不受肉身所限,壽命可以與星體相比。是謂長生不老。
佛教的觀念是,你經過修行,使你能擺脫肉身的限制,到達一個不受輪迴的形態。
那麼兩者的修行,有甚麼共通點和不同點?
兩教的共通點都是以「善」為基礎,你積累巨量的善行是基本必需的,道教的修煉,首先你要修身,修正自己的言行,然後精勤地持誦經文,再配合打坐,吸收宇宙的能量,使你的體內宇宙能量成長,變成和在宇宙中生活的「神」一樣,然後回歸到和宇宙同體的狀態。
佛教也強調善行,還精細分為身口意三業的善行,透過業力推動,使你經過長久的積善,所得的善報,成就擺脫輪迴,並且成為不受限制,與宇宙同體,包含一齊,又不是一個實體的最高境界。
上文介紹了兩教的異同,那麼該如何實踐?
道教的方法,基礎是你要修正自己的言行,做巨量的善行,同時持誦經文,配合打坐吸收宇宙能量,使你體內的宇宙元素培養成長,變成和「神」相同的體質。這個宇宙元素,就是你的「元神」,你行善,能培養體內的「精」,成長成「氣」,再進一步,培養這個「氣」,使你的元神得以成長,就能得到神的體質。概念大約是這樣。
基礎是善行,這個底足夠,就有力量去培養「氣」,再使之還原為「神」。
當然,你必定要立定決心去實踐,才能有成果。
所以道經為甚麼都經常勸善,教一些做人的處世道理,就是這個原因。另一些經文教導「精氣神」觀念,就是使你從善行基礎發展上的現象和結果。
佛教基礎也是善行,終極的巨量善行,透過業力推動,你就有能力証得正等正覺。而這個善行,主要是身口意三業,有數不盡的路徑去修習這三業,於是引申出八萬四千法門。可以有好多的入門路徑,經過你長久的修習而得善業果報。最終的大善報就是証得正覺。
但這個善行,不是只做一點點,而是要漫長的時間積累,使你的身口意都完全地善,無有一點惡,最後才得成正覺。這可能是經過數萬萬億年的時間,去修習善行,才能証得。
當然,你一直地行善,每一生也會有相應的階段性善報,就是不同程度的果位。直至最終成佛。
在這個世間,我們在修行前,有一個很基本的觀念,就是這個世界是「苦」的,你要有一個擺脫這種種苦的想法,決心脫苦,然後引用善行積德,初則能改善今生的無災無難,後則成神仙,或者佛教的阿羅漢,菩薩,最終成佛。(其實就是成神,也因你的善業果報不同,也會產生出不同層次的神仙形態)。
為甚麼佛教有那麼多法門?
首先,因為佛陀說法,是由很多不同程度的眾生,提出疑問,佛陀為解疑而演說出不同的法門。
那麼法門又是甚麼?
簡單說,基於身口意業,佛陀所說的,都是一種「善行觀念」,當某個眾生吸收了這個「善行觀念」,這個觀念會引至某種善報,於是就產生成不同果位的善報。
有些法門,你吸收了,實踐了,你可能就得到天人果位,又或是阿羅漢果位等等,但這個結果,也視乎觀眾本身的條件和體會的深度,會影响不同的果報,所以,同一法門,有些人會因此成神,有些得神通,有些証得羅漢或菩薩等等。
簡單說,就是佛陀不斷派善報的種子,你吸收了,啟發著你得到某種程度的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