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奇世畍
玄奇世界玄學大講場>中州洛陽﹣范陽盧>《易經》與俗語
范陽盧乃范陽盧氏後代,於七十年代畢業於中文大學,學習期間有幸接觸周易,對中國玄學產生興趣,曾拜讀慧心齋主及紫微楊關於紫微斗數的書籍,因而印證斗數的準確性。及後得亭老的教授,對紫微斗數推斷命理,增加邏輯推理的方法。期間以業餘身份,參與一些斗數研究及在網上平台,發表不少斗數推斷命理的文章。

《易經》與俗語

范陽盧

范陽盧是在香港出生,講廣東話,自小受廣東文化薰陶。祖父和父親都是書香世代,熟讀四書五經,對於詩詞謌賦,都能執筆撰文。本人雖畢業於中大,但中文造詣,比上兩代相差甚遠。寫作水平也不算高,只是因緣際,遇到良師而學懂一點術數,寫的內容雖然亂雜,但幸好還懂得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本人的中文水平不算高,在中大讀理科,更曾在中大當助教。各位考大學的同學,成績不理想也別灰心,命運的轉折是很奧妙的。因為入讀殖民地時期的英文中學,古文閱讀只有中學時幾篇範文,包括「古詩十九首」、「出師表」等等,就是為了學習《易經》等術數書籍,研究了古文若干十年,雖不能寫,但也可以看得懂,打開了中國這數千年的文化寶庫,而開始的基礎就是中學時幾篇範文,所以范陽盧絕對反對中學教學減少中國歷史及古文閱讀,這應該是必修科。

本人學習術數,除了有幸遇上明師外,身在香港也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因為今日中國術數文化的中心是在香港與台灣,特別是廣東文化,它的內涵中隱藏了不少術數的文化。

廣東的文化是由於蒙古滅南宋,當時大批避難的人從北方走過南雄珠璣巷南遷,也把唐宋的文化帶到南方,所以今日不少廣東人的族譜記載,祖先大都是在六、七百年前開始遷來,由於中國農民習慣不喜遷移,所以幾十代人住在孤立的山區縣城,因此可以保存了這些古文化。
廣東文化最大特點當然是我們講的廣東話,有很多時身為廣東人,有不少說話都懂講,但不懂寫出來,也有人覺得廣東話有點粗俗。但其實廣東話中有不少古代易經的文化內涵。

例如我們話說蠱惑,「蠱」就是易經六十四卦中的一卦,代表古代的巫術,也就是東南亞流行的「落降頭」,它的做法是用多種毒物,包括毒蛇、毒蠍、蜘蛛等放入一個龕內七七四十九日,它們自相殘殺,死後留下屍蟲,巫師再在這屍蟲上作法便成為蠱,「蠱」字由來便是把蟲放在一個器皿之上。這過程不可被人看見,所以一個人做事可疑便會被人指為「蠱惑」。

另一句舊廣府話,在海洋公園問同遊嘅朋友:「玩過山車過唔過濟?」過濟源於易經第六十三及六十四卦,為「既濟」與「未濟」兩卦,兩卦都是由水火兩卦組成,是一個平衡的狀態,但既濟之後卦變得更好,而未濟則會變得更差,所以過濟是代表已超過了平常一般的平衡,所以更有人視之為越規之行為。

平常講一個人好色是鹹濕,「鹹」字與「咸」字相通,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象為「陽在陰中」,代表男女交媾、生育,所以「咸濕」一字,不言而喻。信不信由你,在認識本人太座時,起了一卦,就是「咸」卦,「咸」字加個「心」字,就是「感」字,有心就產生感情,結婚後感情不變。
清代咸豐皇帝因為登基時只有同治一個兒子,在古代皇家來說是人丁單薄,所以改名咸豐,咸是生育,豐也是六十四卦之一,代表豐收,取其年號是希望咸豐多生仔,但結果事與願違,此乃時也命也。

又例如一個人遇到不想面對的場合,借故去廁所逃避,廣東話叫借尿遯,遯一字也是六十四卦之一,是引申歸隱之意。又例如屯門一字源於當地曾經屯兵,而屯兵是指軍旅在沒有仗打的環境,不知去向不見敵人而駐守一地。屯為六十四卦之一,為混沌不知去向的意思。

其他不少常說的話也是源於《易經》,例如「否極泰來」的「否」與「泰」卦,「訴訟」的「訟」卦,「謙謙君子」的「謙」卦,不可星數。金庸更將乾卦嘅六爻:亢龍有悔、飛龍在天、潛龍勿用...等等,代入武術降龍十八掌中。由於在香港可閱讀到中港台的古籍,沒有甚麼政治阻礙,所以是研究術數絕佳之地,但大家要懂得簡繁兩種字體及古文,這才可以閱讀得到博大的知識,希望可以把術數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