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奇世畍
玄奇世界玄學大講場>玄學妙譚﹣譚竣鴻>清明節

清明節

譚竣鴻

清明節原為中國曆法當中,二十四節氣之一,第五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曆書》有云:「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所謂斗指丁,是謂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南方,二十四山的丁的方向,現代的人稱之謂西南偏西的方向。

清明的節掃墓的習俗,由來已久在儒家的觀念中,「孝」是最重要的的美德之一,中國人相當重視「生不忘其本」、「飲水思源」這可說是中國人孝敬祖先的一種美德。

清明節的由來很多不同說法,其人有一個說法是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第五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便到清明,而「清明」即是為寒冬己過,在春耕之前正好祭祖,故此時是祭祀的好時節。

另外有一個說法,是相傳春秋戰國時候,晉國太子重耳流亡,忠臣介子推護送重耳離開晉國。由於介子推察覺重耳是為一個明君,為確保重耳能安然返國,做一個勤政愛民的賢君。故此段在外流亡的時間,介子推仍竭盡所能地照顧重耳,甚至在無肉可吃之時,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十多年後,重耳終於回到晉國,後來更當上了國君,成了後來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於是論功行賞,便一一犒賞曾協助過他的功臣,唯獨忘卻了介子推。後來經旁人提醒後,晉文公才趕忙邀請介子推前來領賞,誰知道這時的介子推,已經帶着自己的母親到深山隱居了,晉文公便下令搜山,不幸意外燒死了介子推母子,但見介子推衣袖中有血書相諫,「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晉文公率眾祭之,便把明令當日禁火稱為寒食日,次年訂之為「清明節」。
中國早於西周時已有祭墓之俗,周公制禮作樂之時,便制訂很多祭祖的禮法,

唐朝朝著名詩人杜牧,便有着一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掃墓是先拜祭當地的山神土地,才開始為先人要掃墓。先利用鐮刀清除墳墓附近的雜草,因為經過一年時間,墳墓旁邊都長滿了野草,甚至乎會長出一些小樹木,因為大自然中,不同的植物會用不同的途徑去傳終接代,植物的種子有利用風的傳播,亦有利用小鳥成或是動物傳播,來到墳墓附近,便會落地生根,故此墳墓旁邊便會長出各種不同的草木,而樹木破土而生,便會對墳墓做成破壞,所以發孝子賢孫們,便應該趁此時機,為墳墓修茸其裂縫,免使裂縫愈來愈大,最後導致祖墳崩塌。也應為祖墳補上漆油,使墓碑字跡清晰易見,使其煥然一新,在清理完畢之後,才燃點香燭祭拜祖先,首先祭拜守墳的山神土地(有些人會一起祭拜龍神),之後才拜祭祖先,而且要在祖墳旁的山墳也上香,為祖先做好鄰里關係。

因為山墳是有着蔭益後人的作用,故此山墳完整對後人是有所裨益,即然山墳可以庇蔭後人,相對來說山墳受到破壞,亦會對其子孫有着負面的影響,例如左手邊青龍方,受到破壞,便會長房容易出現問題,右手邊有所損破,則三房有所損傷。所以掃墓拜山,既是對先人的一種孝心,也是為保養祖墳的完整,不致為後人帶來不必要的傷害。這是一舉兩得的事。

明掃墓慎終遠,是對先人的一的敬意,也是盡自己為人子孫的一的種孝道,拜山之時,應該有一份莊敬嚴肅的態度,不應胡亂喧嘩,以示對先人的尊敬。
掃墓之後,孝子賢孫通常便會用一些白紙,廣東人稱之為溪錢,用石頭壓着,稱為壓白,這是代表後人已經來拜祭過祖墳。
掃墓拜山,是對先人的一種敬意,因為沒有先人,便沒有自己。中國人應該繼續保留這種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