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奇世界
>
玄學大講場
>玄學漫游﹣蔣文正>《「冰鑑」七篇之研究》第六篇-聲音
第六篇-聲音
蔣文正
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於丹田,發於喉,轉於舌,辨於齒,出於唇,實與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調;聞聲相思,其人斯在,寧必一見決英雄哉!
聲音者,耳官之所感覺者也。凡物體顫動,激動空氣則成聲;人之聲係以呼吸運氣,透過聲門,剌激聲帶而使其顫動如發聲。按研究聲音學(Phoneties)者之說,人類之發音較物體或其他動物之發聲,遠為複雜。聲浪及彈性各有不同、然定理則一,夫「聲音」,古者以其清濁高下,分為宮、商、角、徵、羽五音,加變宮、變徵為七,樂器用之以為標準。字音則分平、上、去、入四音。至清代,有「潘豐」撰類一書,列「開口、齊齒、合口、撮口」四呼,此人類發音學之大概也。
人類之言語,所以表現智慧及氣慨者也,故聞其聲可以察其賢愚。蓋聲音由空氣傳播,形成疏密相間之波層,此一疏密層,係以發聲之處為中心,而自上下左右前後而成球狀,成戈大弓火金圓形擴散,其氣深力足者,振動之幅度愈大;其秉賦高貴者,表現之音色(Timbre)愈美;容其強弱疾徐各相等,而其色質高下必不相等;所以於此處分別貴賤也。
聲之上者,根於「丹田」。「丹田」乃道家之說,位在人身臍下三吋之處;丹田之音,深厚沉雄,韻致遠響,主貴主壽,亦為腎水充沛之徵。
聲之下者,始於喉,止於齒舌之際,根基淺薄,氣虛聲雌,滬語所謂「嗲聲嗲調」,頗近似之,此賤之尤者。
人之聲,不離乎氣,氣不脫乎心,始能「聲心相通,聲氣相應」。人之聲音,取譬於天地之「氣」,所謂「氣實聲宏」,必先「氣實」,而後可「聲宏」。故宜「輕清」,取其「高」也;不宜「重濁」,以其「卑」也。
傳有云:「言者,心之聲也。」心之善者聲亦善,心之惡者聲亦惡;人之窮通禍福,智愚賢不肖,詳究其聲,皆可以推理得之,聞其聲如見其人,實不必見其盧山真面,而後可知美醜也。